中新網兵團新聞6月14日電(謝國慶 王菊芳 馬超駿)六月初的一天,記者還未走到牛舍,遠遠就聽到“哞哞哞”的牛叫聲,震天響。待走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二團肉牛育肥養殖基地時,只見高大的養殖棚圈并排展開、縱向延伸。牛舍里,膘肥體壯的黑色牛群里,有的氣定神閑地在散步;有的滿地打滾,掀起塵土在空中飛揚;還有的你追我趕在打架。
“這一欄舍200多頭牛全部都是公牛,馬上就要出欄,將全部拉到烏魯木齊市屠宰、銷售。養殖基地共出欄1000多頭牛了。” 負責管理養殖基地的福海縣沐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股東蔣偉對記者說。
2017年,為打破單一種植業發展模式,一八二團黨委結合團場綜合配套改革政策和團場實際,充分發揮本地水多、草多、林多資源優勢,調結構促增收、培育養殖基地,壯大養殖規模,讓大戶帶動小戶,小戶跟著合作社,牛產業發展蒸蒸日上,職工群眾養牛致富的積極性“牛勁十足”,過上了“牛日子”。
2018年,一八二團黨委爭取2000余萬元的黑龍江省援疆項目資金,建設了一座萬頭肉牛育肥養殖基地。該項目主要以發展肉牛養殖育肥為主,兼營飼草料收購、儲存、加工、配送,以推動團場肉牛產業快速發展為目的,采取“基地+公司+養殖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由福海縣沐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經營管理。
項目建成后,通過招商引資、成立合作社、廣泛吸納民間資本投入等措施,使肉年育肥養殖基地逐步發展壯大,成主牽頭區域肉年產業快速發展、帶動本地職工群眾致富的規模化、標準化肉牛育肥養殖示范落地基地和龍頭企業。

“2020年,基地與新疆華凌集團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后,合作社主要負責養好牛,資金和銷售保障由新疆華凌集團負責,分工明確、高效運轉。雖然受到疫情防控的影響,但2021年合作社的牛達到了最高的出欄量4000余頭,今年到目前為止已陸續出欄了1000余頭,發展前景廣闊。” 蔣偉介紹道。
該基地借勢團場深化配套改革為契機,確立以發展壯大肉牛養殖育肥專業合作社,打造綠色、健康、高品質年肉生產基地,引領帶動職工群眾共同參與、共同致富的基本思路,采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職工”的生產經營模式,堅持“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原則,實行專業化生產經營管理,借力發力,優化了區域畜種結構,打開了職工增收門路。
基地投產運行以來,本著優化區域畜種結構、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宗旨,建立以西門塔爾、新疆褐為主良種肉牛繁育核心群承包給團場職工飼養;同時實行定單收購草料,通過農作物秸稈回收的方式,將生態效益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
福海縣沐牛養殖合作社成立以來,以代養回收犢牛的方式,先后為團場17個養殖戶提供生產母牛400多頭優質品種的生產母牛,這種扶持帶動職工發展,開辟增收渠道的做法,高度契合了團黨委的發展思路,不斷為團場種草養牛,調結構、防風險、保增收的既定目標續航加力。
“新疆華凌集團加入后,增強了資金和銷售保障,強強聯合,為全力打造肉牛良種繁育、生態高效生產、先進技術應用的現代畜牧業生產示范養殖場奠定了堅實基礎。”蔣偉充滿信心地對記者說。